【推荐】北京科创中心和中关村下一步怎么做,这场发布会告诉你

2024-04-18
新闻来源: 中关村人才协会城乡产业振兴专委会
查看次数:1261
2024中关村论坛

4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陈克龙回答了记者关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提问。



记者提问:中关村论坛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请问,国家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总体定位是怎样的?下一步有何工作部署?

陈家昌答: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布局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对此作出了专门部署。

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视察时就提出,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支持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北京市布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吸引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开展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构建良好开放创新环境,辐射带动京津冀等区域协同发展,对全国科技改革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北京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提出更多原创基础理论,掌握更多底层技术原理,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勇当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争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三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构建高效协同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支持北京在人才引育、项目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方面大胆探索,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四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北京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构筑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打造国际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集聚地”。


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北京近年来在着力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请问这方面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于英杰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展和成效,突出体现在“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六个创新跃升”包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倍多,技术合同成交额、国高新企业、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中关村总收入这五个指标都实现了翻番。“五个全球前列”包括:2017年以来一直稳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的全球首位;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到411人次,在全球创新城市中排名第一;独角兽企业数量114家,在全球排第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自然集团、清华大学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均位居全球前列。


具体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布局国家实验室体系和9家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怀柔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目前,1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都已进入科研状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打造7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高精尖产业发展形成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布局了商业航天、量子技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三是主平台主阵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力推进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这是我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出台分园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1+3”政策措施,2023年中关村规上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8.6万亿元。统筹推进“三城一区”联动发展,这是我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2023年“一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转化项目超过了270项。

四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现新突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已经从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出台了外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独角兽企业等支持政策,中关村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通过了封关预验收,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提速建设,社保中关村专项基金初见成效。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新设了4支百亿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不断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深入落实新时期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记者提问:这几年,北京市提出要努力打造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请介绍一下我们打算如何实现从“中国的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的飞跃?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呢?

于英杰答: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第一次走出中南海,就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都提出中关村要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这也在新时期为我们做好中关村的相关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余家。我们也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预计能够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178家高新区的1/6。应该说,中关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路子,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中关村始终做服务国家战略的“先行者”。以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全球首枚成功入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成果,已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在历年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中关村基本都占一半。


二是中关村始终做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重大改革举措,都已先后向全国复制推广。新一轮先行先试24条改革措施全面落地,部市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创业中心。


三是中关村始终做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近年来,市里先后出台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系列政策措施,率先开辟量子、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等产业集聚区,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一批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已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出发地。


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创新策源。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率先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在前期基础上,压茬推出新的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


二是抓产业提升。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加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建设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区等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持续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抓开放合作。推进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等共建园区的建设,办好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筹办好国际科技园区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这个会议明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营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支持国际组织、外资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在中关村集聚发展,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在各方的支持下,早日把中关村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记者提问: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支持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部署?

陈克龙答: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高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新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加速提升。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实现工业增加值9.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3%。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也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高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关村要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我们将会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与北京市一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指导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的职责,强化工作联动,引导资源汇聚,支持中关村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一是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策源地。支持中关村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聚焦重点领域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攻关。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中关村布局建设。


二是着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关村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分类培育机制,培育一批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及世界一流企业。强化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三是着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中关村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产业。深化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建设,发挥中关村的协同引领作用。


四是着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支持中关村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平台、国际合作特色园区。办好中关村论坛等系列高端活动,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